食言
詞語 | 食言 |
---|---|
拼音 | shí yá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不履行諾言;失信:決不食言。解釋:
(一)、言已出而又吞沒之。謂言而無信。
《書·湯誓》:“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孔 傳:“食盡其言,偽不實。” 宋 蘇軾 《與曾子宣書》之七:“《塔記》非敢慢……實未有餘力,乞限一月,所敢食言者有如 河 ,愿公一笑而恕之。” 明 高明 《琵琶記·南浦囑別》:“孩兒,既蒙 張?zhí)?金諾,必不食言;你可放心早去。” 陳學(xué)昭 《工作著是美麗的》上卷十四:“ 陸曉平 沒有食言。他去看 珊裳 ,常常去看,天天去看。”
釋義:
對自己說過的話不進行履行,形容說話不算數(shù),不守信用,只圖自己便宜,即為“食言而肥”。表示堅決履行諾言,說話一定算數(shù),即為“決不食言”。
相關(guān)詞語:
一言堂哀梨蒸食八珍玉食伴食宰相幫虎吃食薄唇輕言飽食暖衣飽食終日杯酒言歡閉口不言幣重言甘變色之言并日而食博聞辯言不茍言笑不堪言狀不可勝言不可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