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櫨
詞語 | 黃櫨 |
---|---|
拼音 | huáng l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子卵形或倒卵形,秋季變紅,花單性和兩性同株共存,果實腎臟形。木材黃色,可以制染料。解釋:
(一)、落葉灌木,葉子互生,卵形或倒卵形,秋季變紅,花單性和兩性同株共存,果實腎臟形。木材黃色,可制器具或染料。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黃櫨》﹝集解﹞引 陳藏器 曰:“黃櫨生 商 洛 山谷, 四川 界甚有之。葉圓木黃,可染黃色。”《新民晚報》1991.12.26:“今秋去了 香山 ,才知道構成 香山 紅葉的是大面積的黃櫨樹,形狀呈橢圓狀,與楓葉完全不同。”
釋義:
落葉灌木,葉子互生,卵形或倒卵形,秋季變紅,花單性和兩性同株共存,果實腎臟形。木材黃色,可以制染料。
造句:
1、山腰之上,黃櫨樹叢生,枝葉如云,金秋時節,層林盡染,如火如荼,恰似少女紅裝。
2、紅葉谷風景區區占地4000余畝,以野生的灌木叢黃櫨為主,是紅葉谷獨有的觀賞樹種。
相關詞語:
白旄黃鉞半青半黃抱恨黃泉碧落黃泉白草黃云白叟黃童蒼黃翻復橙黃橘綠初寫黃庭翠竹黃花蒼黃翻覆蒼黃反復橙黃桔綠抽黃對白蝶粉蜂黃淡飯黃齏戴玄履黃丹黃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