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旨
詞語 | 風旨 |
---|---|
拼音 | fēng zh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君主的旨意,意圖。《公羊傳·莊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諸侯”漢 何休 注:“禮: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風旨。”《隋書·裴矩傳》:“﹝ 裴矩 ﹞承望風旨,與時消息,使 高昌 入朝,伊吾 獻地,聚糧 且末,師出 玉門。”清 侯方域《南省試策三》:“皇帝誠厲風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與 吉 者,俾侍太子,則一暴十寒之病庶幾免矣。”(二)、泛指意旨,意圖。《后漢書·鮑永傳》:“莽 以 宣 不附己,欲滅其子孫。都尉 路平 承望風旨,規欲害 永。”宋 范仲淹《與韓魏公書》:“使死者全名,生者服義,敢不欽佩風旨。”梁啟超《<民約論>巨子盧梭之學說》:“各人必須由自己所見而發,不知仰承他人之風旨,茍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三)、風格旨趣。《后漢書·黃憲傳》:“黃憲 言論風旨,無所傳聞,然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服深遠,去玼吝。”明 陳子龍《六子詩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無意可尋,而風旨深永。”清 龔自珍《工部尚書高郵王文簡公墓表銘》:“由此例之,公之風旨,其視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解釋:
(一)、指君主的旨意,意圖。
《公羊傳·莊公元年》“天子嫁女於諸侯” 漢 何休 注:“禮:尊者嫁女于卑者,必持風旨。”《隋書·裴矩傳》:“﹝ 裴矩 ﹞承望風旨,與時消息,使 高昌 入朝, 伊吾 獻地,聚糧 且末 ,師出 玉門 。”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三》:“皇帝誠厲風旨,於此中得一二人如 恩 與 吉 者,俾侍太子,則一暴十寒之病庶幾免矣。”
(二)、泛指意旨,意圖。
《后漢書·鮑永傳》:“ 莽 以 宣 不附己,欲滅其子孫。都尉 路平 承望風旨,規欲害 永 。” 宋 范仲淹 《與韓魏公書》:“使死者全名,生者服義,敢不欽佩風旨。” 梁啟超 《<民約論>巨子盧梭之學說》:“各人必須由自己所見而發,不知仰承他人之風旨,茍有所受,斯亦不得公矣。”
(三)、風格旨趣。
《后漢書·黃憲傳》:“ 黃憲 言論風旨,無所傳聞,然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服深遠,去玼吝。” 明 陳子龍 《六子詩序》:“五七言絶句盛 唐 之妙,在于無意可尋,而風旨深永。” 清 龔自珍 《工部尚書高郵王文簡公墓表銘》:“由此例之,公之風旨,其視徒表暴于道路者何如哉!”
釋義:
風旨,漢語詞語,拼音fēng zhǐ,釋義:1、指君主的旨意。2、泛指意旨,意圖。3、風格旨趣。
相關詞語:
耳邊風耳旁風風馬牛殺風景石尤風一風吹挨風緝縫捱風緝縫八面威風霸王風月飽經風霜暴風驟雨北風之戀弊絕風清抃風舞潤別風淮雨別有風趣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