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
詞語 | 形色 |
---|---|
拼音 | xíng s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形體和容貌。(二)、體表氣色。
(三)、形態、顏色。
(四)、樣式、色澤。
(五)、指神態表情。
(六)、形之于色。謂在臉色、表情上顯示出來。
解釋:
(一)、指形體和容貌。
《孟子·盡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南史·梁豫章王綜傳》:“ 淑媛 問夢中形色,頗類 東昏 。” 元 崔璆 《咄咄》詩:“咄咄復咄咄,小兒成老翁,幺微各形色,追逐元化工。”
(二)、體表氣色。
南朝 宋 顏延之 《庭誥文》:“貧之為病也,不唯形色麤黶,或亦神心沮廢。” 宋 范成大 《問天醫賦》:“襲於皮毛,客於絡脈,次於焦府,盎於形色。”
(三)、形態、顏色。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又星與日月,形色同爾,但以大小為其等差。” 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絪緼之中,陰陽具足而變易以出,萬物并育於其中,不相肖而各成形色。”
(四)、樣式、色澤。
元 陶宗儀 《輟耕錄·玉轆轤》:“﹝ 吳和之 ﹞收一轆轤,玉青色,形如呂字,環口中間,轆轤旋轉,無分毫縫罅,形色極古,人皆以為鬼工。” 許地山 《山響》:“質雖是舊的,可是形色還不舊。”
(五)、指神態表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我財不贍,不饜所求,頓生異心,形色索漠。” 魯迅 《吶喊·端午節》:“于是遞給伊一迭簇新的中交票,臉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
(六)、形之于色。謂在臉色、表情上顯示出來。
《南齊書·王玄載傳》:“ 世祖 時在大牀寢, 瞻 謂 豫章王 曰:‘帳中物亦復隨人寢興。’ 世祖 銜之,未嘗形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公直》:“ 則天 朝, 豆盧 欽望 為丞相,請輟京官九品已上兩月日俸以贍軍,轉帖百司令拜表。羣臣俱赴拜表,而不知事由。拾遺 王求禮 謂 欽望 曰:‘羣官見帖即赴,竟不知拜何所由……豈國之柄耶!’ 欽望 形色而拒之。”
釋義:
1.指形體和容貌。 2.體表氣色。 3.形態﹑顏色。 4.樣式﹑色澤。 5.指神態表情。 6.形之于色。謂在臉色﹑表情上顯示出來。
造句:
1、嗯…爬過一道山,穿過一條河,越過一道斑馬線,形色的燈火搖曳,喧囂的車水馬龍,到處都是,有我曾熟悉的走過的小徑,有我曾流連的漫過的胡同,有我曾難忘的停留過的小攤…到處溢滿回憶。
2、也許在你的生活中,會看到形形色*的眼睛,不管他們是善良還是邪惡、是真誠還是虛偽、是純潔還是混沌,但請你珍惜它們,因為它們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處風景線、是你所需要的一份色彩,愛惜每個人的眼睛,讓明亮的眼睛使你的每一天不同尋常!
相關詞語:
清一色忘形交案牘勞形黯然失色黯然無色變色易容變色之言彪形大漢勃然變色不動聲色不露聲色白色恐怖避影匿形變臉變色變顏變色兵無常形不拘形跡不露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