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德
詞語 | 六德 |
---|---|
拼音 | liù d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謂人的六種美德。(二)、古代使臣的六項守則。
(三)、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項道德標準。
(四)、兵家之六德:禮、仁、信、義、勇、智。
解釋:
(一)、謂人的六種美德。
《書·皋陶謨》:“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按,“六德”即“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中的六種。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虞 夏 文章,則有 皋陶 六德。” 明 唐順之 《廷試策一道》:“ 禹 曰:‘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分之以三德、六德,皆以廣知人之旨也。”
(二)、古代使臣的六項守則。
《國語·魯語下》:“《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每懷靡及’,諏、謀、度、詢,必咨於周。敢不拜教。臣聞之曰:‘懷和為每懷,咨才為諏,咨事為謀,咨義為度,咨親為詢,忠信為周。’君貺使臣以大禮,重之以六德,敢不重拜。” 韋昭 注:“六德,謂諏也,謀也,度也,詢也,咨也,周也。”
(三)、 周 大司徒教民的六項道德標準。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圣、義、忠、和。”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鄉試策問》之一:“昔 箕子 言五事,《周禮》言六德, 孔子 四教:文、行、忠、信而已。”
(四)、兵家之六德:禮、仁、信、義、勇、智。
《司馬法·仁本》:“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是以明其禮也。不窮不能而哀憐傷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爭義不爭利,是以明其義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終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時合教,以為民紀之道也。”
釋義:
1.謂人的六種美德。 2.古代使臣的六項守則。 3.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項道德標準。 4.兵家之六德:禮﹑仁﹑信﹑義﹑勇﹑智。
相關詞語:
愛人以德敗德辱行才德兼備稱德度功才輕德薄才疏德薄材德兼備材輕德薄材雄德茂稱功頌德道德文章德薄才疏德薄能鮮德才兼備德高望重德厚流光德言容功德藝雙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