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牛
詞語 | 豎牛 |
---|---|
拼音 | shù ni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春秋 時 魯 叔孫穆子 與 庚宗 婦人所生之子,號曰“牛”,官為“豎”,稱“豎牛”。頗受寵愛,年長,使參與政事,后釀成禍亂。見《左傳·昭公四年》和《昭公五年》。《淮南子·說林訓》:“ 叔孫 之智,欺於 豎牛 。”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 叔孫豹 之暱 豎牛 也,禍成於 庚宗 。”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術數》:“ 叔孫豹 夢天厭己,而得 豎牛 之禍。”解釋:
(一)、春秋 時 魯 叔孫穆子 與 庚宗 婦人所生之子,號曰“牛”,官為“豎”,稱“豎牛”。頗受寵愛,年長,使參與政事,后釀成禍亂。見《左傳·昭公四年》和《昭公五年》。
《淮南子·說林訓》:“ 叔孫 之智,欺於 豎牛 。”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 叔孫豹 之暱 豎牛 也,禍成於 庚宗 。” 清 袁枚 《隨園隨筆·術數》:“ 叔孫豹 夢天厭己,而得 豎牛 之禍。”
釋義:
1.春秋時魯叔孫穆子與庚宗婦人所生之子,號曰"牛",官為"豎",稱"豎牛"。頗受寵愛,年長,使參與政事,后釀成禍亂。見《左傳.昭公四年》和《昭公五年》。
相關詞語:
風馬牛一牛鳴執牛耳搏牛之虻版筑飯牛標新豎異床下牛斗椎牛饗士充棟汗牛吹牛拍馬喘月吳牛槌牛釃酒椎牛發冢椎牛歃血帶牛佩犢對牛彈琴多如牛毛膽寒發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