畛域
詞語 | 畛域 |
---|---|
拼音 | zhěn y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界限,范圍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莊子·秋水》解釋:
(一)、界限;范圍。
《莊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無窮,其無所畛域。” 成玄英 疏:“譬東西南北,曠遠無窮,量若虛空,豈有畛界限域也。” 唐 韓愈 《與崔群書》:“考之言行而無瑕尤,窺之閫奧而不見畛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居室·墻壁》:“界墻者,人我公私之畛域。” 鄒韜奮 《萍蹤憶語》六:“在 美國 北方的黑人雖有些事情比南方的黑人自由些……但是白人對黑人分畛域的事實仍然很多。”
(二)、指劃分界限。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湖北調查部紀事敘例》:“不得已而援由鄉及國之義,暫以 湖北 一省為初點,俟各省之調查部皆自完其綱領,而后徐圖併一之。非敢自相畛域也,實智力之小,尚未足以謀遠大也。”
(三)、比喻成見或宗派情緒。
《明史·江秉謙傳》:“今 廷弼 勘覆已明,議者猶以一人私情沒天下公論,寧壞朝廷封疆,不忘胸中畛域。” 清 戴名世 《<濤山先生詩>序》:“先生奇情曠達,與人交無畛域,或有不合,面斥之,事過則已,復歡如平常。”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三六章:“大家天天盼望的也正是化除畛域,不講 陜 豫 ,不分內外,不論新舊,化為一體,同心協力為大元帥打下個一統天下。”
(四)、喻隔閡。
《明史·韓爌傳》:“人臣不可以黨事君,人君亦不可以黨疑臣……若戈矛妄起於朝堂,畛域橫分於宮府,非國之福也。”
(五)、境域;區域。
清 湯一鶚 《論裁撤領事裁判權之預備》:“惟內地雜居一事,深恐僻地人民見聞不廣,或緣此而肇事。是宜政府提倡社交之風,俾知人類既同,性情必無大異,徐以泯其畛域之界,而和 歐 亞 之風。”
(六)、猶規矩。
唐 韓愈 《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公與人有畛域,不為戲狎,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贈。”
釋義:
1.界限;范圍。 2.指劃分界限。 3.比喻成見或宗派情緒。 4.喻隔閡。 5.境域;區域。 6.猶規矩。
造句:
1、兩個學校合并之后,已不分畛域。
2、既然你們是上帝畛域中的一道氣息,上帝森林里的一片樹葉,那你們也應當寄身于理性,運行于熱情。
相關詞語:
不分畛域阽危之域殊方絕域殊方異域遐方絕域畛域之見遐方絶域大同境域絕域殊方異域殊方絕域異方畛挈寰域庶域棲神之域畛畍儒域華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