浹日
詞語 | 浹日 |
---|---|
拼音 | jiā r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以干支紀日,稱自甲至癸一周十日為“浹日”。解釋:
(一)、古代以干支紀日,稱自甲至癸一周十日為“浹日”。
《國語·楚語下》:“遠不過三月,近不過浹日。” 韋昭 注:“浹日,十日也。”《新唐書·竇參傳》:“不浹日,貶參 郴州 別駕。” 宋 洪邁 《夷堅乙志·虞并甫奏章》:“﹝ 虞并甫 ﹞以父病齋戒浹日。” 清 方苞 《兩朝圣恩恭記》:“六月中旬,命回京充 武英殿 總裁,浹日,發《御製分類字錦序》,命校勘。”
釋義:
1.古代以干支紀日,稱自甲至癸一周十日為"浹日"。
相關詞語:
愛日惜力暗無天日白虹貫日白日見鬼白日升天白日衣繡白日做夢百花生日飽食終日倍日并行蔽日干云并日而食撥云見日補天浴日不見天日不可終日不日不月白日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