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調
詞語 | 宮調 |
---|---|
拼音 | gōng di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我國古樂曲的調式。唐代規定二十八調,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調。最低的一根弦(宮弦)上的調式叫宮,其余的叫調。后來宮調的數目逐漸減少。元代雜劇,一般只用五個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和四個別的弦上的調(大石調,雙調,商調,越調)。這是后世所謂九宮。解釋:
(一)、戲曲、音樂名詞。我國歷代稱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為七聲,其中任何一聲為主均可構成一種調式。凡以宮為主的調式稱宮,以其他各聲為主的則稱調,統稱“宮調”。以七聲配十二律,理論上可得十二宮、七十二調,合稱八十四宮調。但實際音樂中并不全用。如 隋 唐 燕樂系根據琵琶的四根弦作為宮、商、角、羽四聲,每弦上構成七調,得二十八宮調; 南宋 詞曲音樂只用七宮十一調; 元 代北曲用六宮十一調; 明 清 以來,南曲只有五宮八調,通稱十三調,而最常用者不過五宮四調,通稱九宮。在一般人的話中,宮調亦常指樂曲。
《水滸傳》第二九回:“里面坐著一個年紀小的婦人,正是 蔣門神 初來 孟州 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説唱諸般宮調的頂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予雖稍諳宮調,恐不諧於歌者之口。” 王季思 等注:“宮調--指樂曲的音調,向來以它的異同為聲調高低的標準?!?/p>
釋義:
中國古樂曲的調式。唐代規定二十八調,即琵琶的四根弦上每根七調。最低的一根弦(宮弦)上的調式叫宮,其余的叫調。后來宮調的數目逐漸減少。元代雜劇,一般只用五個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和四個別的弦上的調(大石調,雙調,商調,越調)。這是后世所謂九宮。
造句:
1、 院本雜劇、諸宮調和俗謠俚曲尤以嶄新面貌和杰出成就出現在文學史上,對于北曲的形成和走向產生了影響。
2、 聲音宏亮,音色優美,能旋宮調轉,十二律伴音齊備。
相關詞語:
北宮嬰兒貝闕珠宮步調一致卑宮菲食蟾宮折桂陳詞濫調陳辭濫調調兵遣將調虎離山打入冷宮地上天宮調弦品竹鼎鼐調和風調雨順宮車晏駕弓調馬服古調不彈古調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