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計
詞語 | 活計 |
---|---|
拼音 | huó j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過去專指手藝或縫紉、刺繡等,現在泛指各種體力勞動:針線活計。地里的活計快干完了。(二)、做成的或待做的手工制品:她拿著活計給大家看。
解釋:
(一)、生計;謀生的工作或職業。
唐 韓愈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謀拙日焦拳,活計似鋤剗。”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你如今做甚么活計,穿的衣服,這等新鮮,全然不像個沒飯吃的。”《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某年上避兵來此,因無活計,將十三歲的兒子 秦重 ,過繼與 朱 家。” 清 李漁 《閑情偶寄·器玩·制度》:“有八口晨炊不繼,猶舍旦夕而問 商 周 ,一身活計茫然,寧遣妻子而不賣古董者,人心矯異,詎非世道之憂乎。”
(二)、生活費用或生活資料。
唐 牟融 《游報本寺》詩:“不留活計存囊底,贏得詩名滿世間。”
(三)、泛指東西。
《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當時隨這姑姑家去看時,家里沒甚么活計。”《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右偏小屋,有何活計?”
(四)、維持生計,生活。
宋 蘇軾 《李伯時畫其弟亮工<舊隱宅圖>》詩:“晚歲與君同活計,如云鵝鴨散平湖。”《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君家至親數口,今后如何活計?”
(五)、猶工夫。
《朱子語類》卷二:“且更著實用功,不可只於文字上作活計也。”
(六)、指宗教徒修行的功課。
宋 惠洪 《冷齋夜話》卷六:“予時方十六七,心不然之,然聞清修自守,是道人活計,喜之耳。”
(七)、泛指各種體力勞動。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俺這籃中魚尾,又不比案上羅列,活計全別。”《紅樓夢》第五六回:“當差之人,關門閉戶,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們出入,抬轎子,撐船,拉冰牀,一應粗重活計,都是他們的差使。” 蕭軍 《五月的礦山》第十一章:“這裝白泥的工作是出名的既吃力又難干的活計。”
(八)、特指裁縫、刺繡等工作或技藝。
《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描畫剪裁,扎拉釘扣,是個活計兒,他沒有不會的。” 凌叔華 《繡枕》:“這樣一個水蔥兒似的小姐,還會這一手活計!這鳥真繡得愛死人。”
(九)、做成的或待做的手工制品。
《紅樓夢》第三六回:“﹝ 寶釵 ﹞因又見那個活計實在可愛,不由的拿起針來,就替他作。”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工段營造錄》:“ 蘇州 玉工用寶砂金剛鉆造辦仙佛人物禽獸爐瓶盤盂,備極博古圖諸式。其碎者則鑲嵌屏風、掛屏、插牌,謂之玉活計。” 柯巖 《奇異的書簡·東方的明珠》:“在 李娥英 凝視著的夜空里,出現了故鄉 石磨頭 那泥濘的小路。她怎樣一步一跌地拉著媽媽的衣襟去繡莊送活計。”
釋義:
活計,過去專指手藝或縫紉、刺繡等,現在泛指各種體力勞動。見韓愈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謀拙日焦拳,活計似鋤剗。”
造句:
1、他們在勞動中早出晚歸,挑最重的活計干,僅兩天的時間,他們就鏟出了二千四百多畝地,插秧一百六十多畝,給煙地澆水四十三畝。
2、這點兒活計,不在話下,我一會兒就能干完。
相關詞語:
東窗計空城計百年大計半死不活不計其數不死不活不知死活百謀千計百計千方百計千謀百計千心半死辣活不顧死活不可勝計操奇計贏草間求活從長計議才疏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