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蛇
詞語 | 委蛇 |
---|---|
拼音 | wēi y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敷衍;應付:虛與委蛇。(二)、同“逶迤”蛇(yí)。
解釋:
(一)、綿延屈曲貌。
《楚辭·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委蛇。”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六:“二十八字之間,委蛇曲折,含不盡之意。” 清 唐甄 《潛書·匪更》:“委蛇合度,是謂從舊。”
(二)、曲折行進貌。
《史記·蘇秦列傳》:“嫂委虵蒲服,以面掩地而謝。” 司馬貞 索隱:“委虵謂以面掩地而進,若虵行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宅妖》:“膩然而倒,委蛇入壁,移時始沒。”
(三)、迂遠貌。
《文選·嵇康<琴賦>》:“穆溫柔以怡懌,婉順敍而委蛇。” 呂向 注:“委蛇,長遠之貌。” 晉 成公綏 《天地賦》:“河漢委虵而帶天,虹蜺偃蹇於昊蒼。”
(四)、雍容自得貌。
《詩·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鄭玄 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陸德明 釋文:“《韓詩》作‘逶迤’,云公正貌。”《隸釋·漢冀州從事張表碑》:“委虵公門,謇謇匪躳。” 宋 蘇軾 《謝三伏早出院表》:“遽蒙假借之私,得遂委蛇之樂。” 清 黃遵憲 《罷美國留學生感賦》詩:“便便腹高臥,委蛇復委蛇。”
(五)、隨順、順應貌。
《莊子·應帝王》:“吾與之虛而委蛇。” 成玄英 疏:“委蛇,隨順之貌也。”《莊子·庚桑楚》:“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與物委蛇,而同其波。”《明史·吳時來傳》:“晚節不能自堅,委蛇執政間。” 清 惲敬 《博婦》:“雖然二君子者,委虵以適變,堅忍以藏用,期於復 漢 唐 之祚而已。”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吾以為今日革命,不能不與外國委蛇。雖極委蛇,猶不能不使外人干涉。”參見“ 虛與委蛇 ”。
(六)、神話傳說中的蛇。
《莊子·達生》:“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
(七)、草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葳蕤》:“委蛇,此亦似是萎蕤,并俟考訪。”
釋義:
委蛇,漢族神話傳說中的蛇。人首蛇身,并且有兩個頭。它的身子是紫色的,頭則是紅色的,長度差不多和車轅相當,特別討厭雷聲,每次打雷的時候都會呆立不動。《楚辭·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 ;2隨便應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出處 《莊子·應帝王》:“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
造句:
1、 對于教師布置的課下閱讀作業,也大多虛與委蛇,敷衍搪塞,不愿意認真地去完成。
2、 這種小人,只要虛與委蛇,將他打發掉,不必得罪他。
相關詞語:
杯弓蛇影筆走龍蛇撥草尋蛇杯蛇鬼車杯蛇幻影杯影蛇弓杯中蛇影筆底龍蛇壁間蛇影波屬云委春蚓秋蛇草蛇灰線策名委質長蛇封豕春蛇秋蚓打草驚蛇斗折蛇行打草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