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陛
詞語(yǔ) | 納陛 |
---|---|
拼音 | nà b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古代帝王賜給有殊勛的諸侯或大臣的“九錫”之一。鑿殿基為登升的陛級(jí),納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韓詩(shī)外傳》卷八:“諸侯之有德,天子錫之,一錫車馬……五錫納陛。”《漢書(shū)·王莽傳上》:“朱戶、納陛。”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納,內(nèi)也,謂鑿殿基際為陛,不使露也。”一說(shuō),納陛為致于殿兩階之間,便于上殿。見(jiàn)《文選·潘勗〈冊(cè)魏公九錫文〉》“是用錫君納陛以登” 李周翰 注。后代亦以為對(duì)大臣的優(yōu)遇。《宋史·呂端傳》:“又以 端 軀體洪大,宮庭階戺稍峻,特令梓人為納陛。”此為木制者。解釋:
(一)、古代帝王賜給有殊勛的諸侯或大臣的“九錫”之一。鑿殿基為登升的陛級(jí),納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
《韓詩(shī)外傳》卷八:“諸侯之有德,天子錫之,一錫車馬……五錫納陛。”《漢書(shū)·王莽傳上》:“朱戶、納陛。”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納,內(nèi)也,謂鑿殿基際為陛,不使露也。”一說(shuō),納陛為致于殿兩階之間,便于上殿。見(jiàn)《文選·潘勗〈冊(cè)魏公九錫文〉》“是用錫君納陛以登” 李周翰 注。后代亦以為對(duì)大臣的優(yōu)遇。《宋史·呂端傳》:“又以 端 軀體洪大,宮庭階戺稍峻,特令梓人為納陛。”此為木制者。
釋義:
1.古代帝王賜給有殊勛的諸侯或大臣的"九錫"之一。鑿殿基為登升的陛級(jí),納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韓詩(shī)外傳》卷八:"諸侯之有德,天子錫之,一錫車馬……五錫納陛。"《漢書(shū).王莽傳上》:"朱戶﹑納陛。"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納,內(nèi)也,謂鑿殿基際為陛,不使露也。"一說(shuō),納陛為致于殿兩階之間,便于上殿。見(jiàn)《文選.潘勖》"是用錫君納陛以登"李周翰注。后代亦以為對(duì)大臣的優(yōu)遇。
相關(guān)詞語(yǔ):
半籌不納閉門(mén)不納藏垢納污藏污納垢稱臣納貢出納之吝川澤納污穿花納錦格格不納海納百川含垢納污攬權(quán)納賄納屨踵決納貢稱臣納垢藏污納諫如流納履決踵納履踵決
詞語(yǔ)形式
熱門(mén)屬性詞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