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邑
詞語 | 同邑 |
---|---|
拼音 | tóng y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同縣。《漢書·賈誼傳》:“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 李斯 同邑,而嘗學事焉,徵以為廷尉。”清 周亮工《書影》卷二:“元瑞 曾得祕本,后歸之同邑 章無逸。”翦伯贊《中國史綱要》第九章第七節:“1876年,他執贄于同邑學者 朱次琦 門下,治 程 朱 兼及 陸 王 理學三年。”解釋:
(一)、同縣。
《漢書·賈誼傳》:“ 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 李斯 同邑,而嘗學事焉,徵以為廷尉。”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 元瑞 曾得祕本,后歸之同邑 章無逸 。” 翦伯贊 《中國史綱要》第九章第七節:“1876年,他執贄于同邑學者 朱次琦 門下,治 程 朱 兼及 陸 王 理學三年。”
釋義:
同邑,同縣。《漢書·賈誼傳》:“ 文帝 初立,聞 河南 守 吳公 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 李斯 同邑,而嘗學事焉,徵以為廷尉。” 清 周亮工《書影》卷二:“ 元瑞 曾得祕本,后歸之同邑 章無逸 。”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第九章第七節:“1876年,他執贄于同邑學者 朱次琦 門下,治 程 朱 兼及 陸 王 理學三年。”
相關詞語:
本同末異標同伐異不敢茍同不同凡響不同流俗不約而同八纮同軌白藋同心白首同歸百口同聲比眾不同本同末離畢力同心不謀而同不謀同辭不期而同不同戴天操戈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