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
詞語 | 災害 |
---|---|
拼音 | zāi hài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自然現(xiàn)象和人類行為對人和動植物以及生存環(huán)境造成的一定規(guī)模的禍害,如旱、澇、蟲、雹、地震、海嘯、火山爆發(fā)、戰(zhàn)爭、瘟疫等。解釋:
(一)、亦作“災害”。天災人禍造成的損害。
《左傳·成公十六年》:“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 宋 梅堯臣 《送張推官洞赴晏相公辟》詩:“往者邊事繁, 秦 民被災害。” 清 唐甄 《潛書·格君》:“災害不生,嘉祥并至。”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二:“就是在今日,失業(yè)和窮苦雖然是資本主義末路的必然的結果,但是 美國 的資產(chǎn)階級仍想出種種方法使白工相信這全是黑工給他們的災害!”
釋義:
災害,是對能夠給人類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造成破壞性影響的事物總稱。災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擴張和發(fā)展,演變成災難。如蝗蟲蟲害的現(xiàn)象在生物界廣泛存在,當蝗蟲大量繁殖、大面積傳播并毀損農(nóng)作物造成饑荒的時候,即成為蝗災;傳染病的大面積傳播和流行、計算機病毒的大面積傳播即可釀成災難。一切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人類社會的物質(zhì)和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人們的生命財產(chǎn)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會事件。
造句:
1、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2、今年的洪澇災害給災民造成了巨大損失。
相關詞語:
避害就利不知利害八難三災病民害國殘民害理殘民害物除害興利蠹國害民妒能害賢得馬生災蠹政害民多災多難泛濫成災妨功害能飛災橫禍福過災生飛土逐害豐屋生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