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年
詞語 | 待年 |
---|---|
拼音 | dài niá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謂女子待年長而聘。《后漢書·皇后紀下·獻穆曹皇后》:“操 進三女 憲、節、華 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李賢 注:“留住於國,以待年長。”后因以稱女子待嫁。南朝 宋 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南朝 梁 張纘《丁貴嬪哀策文》:“爰及待年,含章早穆;聲被 洽陽,譽宣 中谷。”(二)、謂等待年老致仕。宋 曾鞏《祭致仕湛郎中文》:“維公早以郎潛,安於養志;晚而家食,曾不待年。治績紀於朝廷,行實推於鄉里。”宋 范公偁《過庭錄》:“蜀公 表謝曰:‘六十三而告老,蓋不待年;七十五而復來,孰云中禮。’”
解釋:
(一)、謂女子待年長而聘。
《后漢書·皇后紀下·獻穆曹皇后》:“ 操 進三女 憲 、 節 、 華 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 李賢 注:“留住於國,以待年長。”后因以稱女子待嫁。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南朝 梁 張纘 《丁貴嬪哀策文》:“爰及待年,含章早穆;聲被 洽陽 ,譽宣 中谷 。”
(二)、謂等待年老致仕。
宋 曾鞏 《祭致仕湛郎中文》:“維公早以郎潛,安於養志;晚而家食,曾不待年。治績紀於朝廷,行實推於鄉里。” 宋 范公偁 《過庭錄》:“ 蜀公 表謝曰:‘六十三而告老,蓋不待年;七十五而復來,孰云中禮。’”
釋義: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發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
相關詞語:
忘年交哀感中年安坐待斃嗷嗷待哺百端待舉百廢待舉百年不遇百年大計百年難遇百年樹人百年偕老百年之柄百年之好百年之后摽梅之年秉燭待旦不待蓍龜不惑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