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
詞語 | 信用 |
---|---|
拼音 | xìn yò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能夠履行跟人約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講信用。喪失信用。(二)、屬性詞。不需要提供物資保證,可以按時償付的:信用貸款。
(三)、指銀行借貸或商業上的賒銷、賒購。
(四)、信任并任用:信用奸臣。
解釋:
(一)、謂以誠信使用人。
《左傳·宣公十二年》:“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幾乎?’”
(二)、謂信任和委用。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吾諫官也,不可令天子殺無罪之人,而信用姦臣。” 陳天華 《猛回頭》:“ 榮祿 之外,還有那太監 李連英 , 皇太后 最信用他,最相好的?!?/p>
(三)、相信和采用。
《三國志·魏志·董卓傳》“悉發掘陵墓,取寶物”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續漢書》:“《石苞室讖》,妖邪之書,豈可信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五回:“恰好這 荀鷽樓 是最信用西藥的?!?/p>
(四)、以能履行跟人約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
魯迅 《書信集·致李霽野》:“聽說 未名社 的信用,在 上海 并不壞?!?曹禺 《日出》第四幕:“我們都是多年在外做事的人,我想,大事小事,人最低應該講點信用?!?沙汀 《替身》:“深恐壞了信用,以后沒有人來投宿了?!?/p>
(五)、不需要提供物資保證,不立即支付現金,而憑信任所進行的。如:信用貸款;信用交易。
釋義:
漢語詞語,所謂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間、單位之間和商品交易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信譽構成了人之間、單位之間、商品交易之間的雙方自覺自愿的反復交往,消費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系。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相關詞語:
百無一用半信半疑備而不用背信棄義別有用心不言而信抱柱之信半信不信半疑半信背義負信材大難用吃穿用度楚材晉用才大難用楚才晉用大材小用大計小用篤信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