椑柹
詞語 | 椑柹 |
---|---|
拼音 | bēi sh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椑柿”。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實似柿而青,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漁網(wǎng),漆雨傘等。解釋:
(一)、亦作“ 椑柿 ”。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實似柿而青,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漁網(wǎng),漆雨傘等。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椹梅流芬於回巒,椑柿被實於長浦。” 宋 蘇軾 《答秦太虛書》:“柑橘椑柹極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椑柹》:“椑乃柹之小而卑者,故謂之椑。他柹至熟則黃赤,惟此雖熟亦青黑色。搗碎浸汁謂之柹漆。可以染罾、扇諸物,故有漆柹之名?!?/p>
釋義:
1.亦作"椑柿"。 2.果木名。柿之短而小者。實似柿而青,汁可制漆,常用于染漁網(wǎng),漆雨傘等。
相關(guān)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