踣斃
詞語 | 踣斃 |
---|---|
拼音 | bó b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踣弊”。敗亡;衰落。《國語·周語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閒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絶后無主,湮替隸圉。”韋昭 注:“踣,僵也。”唐 柳宗元《上門下李夷簡相公陳情書》:“及今閤下以仁義正直,入居相位,宗元 實撫心自慶,以為獲其所望。故敢致其辭以聲其哀,若又捨而不顧,則知沉埋踣斃無復振矣。”唐 柳宗元《祭從兄文》:“中遭諸武,抑壓讎寃,踣弊不振,數逾百年。”(二)、倒斃。《清史稿·兵志十二》:“凡牧馬斃,則驗其皮,踣斃例須賠抵,有一九、一七之罰。”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四四回:“若閲四五年之久,無冬無夏,即騾馬尚且踣斃,何況於人?”
解釋:
(一)、亦作“ 踣弊 ”。敗亡;衰落。
《國語·周語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閒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絶后無主,湮替隸圉。” 韋昭 注:“踣,僵也。” 唐 柳宗元 《上門下李夷簡相公陳情書》:“及今閤下以仁義正直,入居相位, 宗元 實撫心自慶,以為獲其所望。故敢致其辭以聲其哀,若又捨而不顧,則知沉埋踣斃無復振矣。” 唐 柳宗元 《祭從兄文》:“中遭諸武,抑壓讎寃,踣弊不振,數逾百年。”
(二)、倒斃。
《清史稿·兵志十二》:“凡牧馬斃,則驗其皮,踣斃例須賠抵,有一九、一七之罰。”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四四回:“若閲四五年之久,無冬無夏,即騾馬尚且踣斃,何況於人?”
釋義:
《李重光怎樣讀五線譜》,是李重光 編寫,湖南文藝出版社在2005-1-1出版的圖書。
相關詞語:
安坐待斃斃而后已踣地呼天車煩馬斃斂手待斃犬兔俱斃前仆后踣束手待斃束手自斃束手就斃養虎自斃坐以待斃作法自斃坐而待斃多行不義必自斃束手受斃以弱斃強踣不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