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惰
詞語 | 怠惰 |
---|---|
拼音 | dài du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懶惰;不勤奮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不作。——《商君書·顯令》解釋:
(一)、亦作“ 怠墮 ”。亦作“ 怠墯 ”。懈怠,懶惰。
《國語·魯語下》:“朝夕處事,猶恐忘先人之業,況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南夷 之君, 西楚 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怠墮。”《周書·蘇綽傳》:“若有游手怠惰,早歸晚出,好逸惡勞,不勤事業者……罪一勸百。”《元代白話碑集錄·安邑長春觀道教真人札碑》:“仰本觀 李志玉 等將前項葡萄園子務要在意看守,精懃起架,勿令分毫怠墮荒廢。”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徒以使人心習于小巧,安于怠惰。”
(二)、松弛。
《素問·風論》:“脾風之狀多汗,身體怠墯,四支不欲動。”《紅樓夢》第七二回:“這兩日 鳳姐兒 聲色怠惰了些,不似往日一樣。”
釋義:
怠惰,指懶惰;不勤奮。語出《商君書·顯令》:“怠惰之民不游,費資之民不作。”
造句:
1、一個真正而且熱切地工作的人總是有希望的只有怠惰才是永恒的絕望。卡萊爾。
2、斗爭與勝利并存,失敗與怠惰相依。
相關詞語:
避強擊惰車怠馬煩怠惰因循篤新怠舊勿怠勿忘消極怠工孜孜不怠孜孜無怠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娓娓不怠官怠于宦成無怠之聲夙夜不怠倦怠衰怠怠放矜惰豫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