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敝
詞語 | 靡敝 |
---|---|
拼音 | mí b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靡弊”。亦作“靡幣”。亦作“靡獘”。殘破,凋敝。《禮記·少儀》:“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縢,食器不刻鏤。”漢 桓寬《鹽鐵論·伐功》:“以搜粟都尉為御史大夫,持政十有餘年,未見 種蠡 之功而見靡弊之効。”唐 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頓三州之地,蚊蚋蟻蟲之聚,感兇豎煦濡飲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為帥。”宋 蘇軾《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昔先帝用兵累年,雖中國靡敝,然 夏 人困折,亦幾於亡。”(二)、毀壞,破壞。《管子·輕重乙》:“草木以時生,器以時靡幣,泲水之鹽以日消。”《墨子·非攻中》:“今嘗計軍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撥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勝數。”一本作“靡獘”。《荀子·富國》:“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楊倞 注:“敝,敗也。”《文選·揚雄<解嘲>》:“呂 刑靡敝,秦 法酷烈。”張銑 注:“靡,壞也。”
(三)、耗費;浪費。《管子·輕重甲》:“頓戟一譟,而靡幣之用日去千金。”馬非百 新詮:“張佩綸 云:‘靡幣當作靡敝。’……《鹽鐵論·刺復篇》文學云‘軍旅相望,甲士糜弊’。糜弊即靡弊,猶言消耗。”宋 曾鞏《亳州謝到任表》:“程工省費,俾無靡敝之材。”《明史·劉奮庸傳》:“生財甚難,靡敝無紀。”
解釋:
(一)、亦作“ 靡弊 ”。亦作“ 靡幣 ”。亦作“ 靡獘 ”。殘破,凋敝。
《禮記·少儀》:“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縢,食器不刻鏤。” 漢 桓寬 《鹽鐵論·伐功》:“以搜粟都尉為御史大夫,持政十有餘年,未見 種蠡 之功而見靡弊之効。” 唐 韓愈 《與鄂州柳中丞書》:“比常念 淮 右以靡弊困頓三州之地,蚊蚋蟻蟲之聚,感兇豎煦濡飲食之惠,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為帥。” 宋 蘇軾 《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昔先帝用兵累年,雖中國靡敝,然 夏 人困折,亦幾於亡。”
(二)、毀壞,破壞。
《管子·輕重乙》:“草木以時生,器以時靡幣,泲水之鹽以日消。”《墨子·非攻中》:“今嘗計軍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撥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勝數。”一本作“ 靡獘 ”。《荀子·富國》:“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 楊倞 注:“敝,敗也。”《文選·揚雄<解嘲>》:“ 呂 刑靡敝, 秦 法酷烈。” 張銑 注:“靡,壞也。”
(三)、耗費;浪費。
《管子·輕重甲》:“頓戟一譟,而靡幣之用日去千金。” 馬非百 新詮:“ 張佩綸 云:‘靡幣當作靡敝。’……《鹽鐵論·刺復篇》文學云‘軍旅相望,甲士糜弊’。糜弊即靡弊,猶言消耗。” 宋 曾鞏 《亳州謝到任表》:“程工省費,俾無靡敝之材。”《明史·劉奮庸傳》:“生財甚難,靡敝無紀。”
釋義:
多義詞——亦作“ 靡弊 ”、“ 靡幣 ”或“ 靡獘 ”。指耗費;浪費。《管子·輕重甲》:“頓戟一噪,而靡幣之用日去千金。” 馬非百 新詮:“ 張佩綸 云:‘靡幣當作靡敝。’……《鹽鐵論·刺復篇》文學云‘軍旅相望,甲士糜弊’。糜弊即靡弊,猶言消耗。” 宋 曾鞏 《亳州謝到任表》:“程工省費,俾無靡敝之材。”《明史·劉奮庸傳》:“生財甚難,靡敝無紀。”
相關詞語:
敝鼓喪豚敝帚千金敝帚自珍敝綈惡粟敝綈惡粟敝衣糲食敝衣枵腹敝帚自享敝蓋不棄敝帷不棄波流茅靡唇焦舌敝草靡風行長惡靡悛唇敝舌腐從風而靡蹙蹙靡騁風靡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