貊炙
詞語 | 貊炙 |
---|---|
拼音 | mò zh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烤豬。《釋名·釋飲食》:“貊炙,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出於胡貊之為也。” 王先謙 疏證補(bǔ):“即今之燒豬。”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七:“羌煮、貊炙,翟之食也。”《宋書·五行志一》:“ 晉武帝 泰始 后,中國相尚用胡牀、貊盤,及為羌煮、貊炙。”解釋:
(一)、烤豬。
《釋名·釋飲食》:“貊炙,全體炙之,各自以刀割,出於胡貊之為也。” 王先謙 疏證補(bǔ):“即今之燒豬。”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七:“羌煮、貊炙,翟之食也。”《宋書·五行志一》:“ 晉武帝 泰始 后,中國相尚用胡牀、貊盤,及為羌煮、貊炙。”
釋義:
1.烤豬。
相關(guān)詞語:
殘杯冷炙殘羹冷炙膾炙人口貊鄉(xiāng)鼠壤貊鄉(xiāng)鼠攘熱可炙手日炙風(fēng)吹日炙風(fēng)篩無病自炙雨淋日炙余杯冷炙炙冰使燥炙手可熱炙膚皸足炙雞漬酒見彈求鸮炙殘槃冷炙炙鳳烹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