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瀛洲
詞語 | 登瀛洲 |
---|---|
拼音 | dēng yíng zhōu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比喻士人得到榮寵,如登仙界。唐 李肇《翰林志》:“唐 興,太宗 始於 秦王 府開文學館,擢 房玄齡、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學士,給五品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於閣下,討論墳典,時人謂之‘登瀛洲’。”《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預其選者,時人謂之‘登瀛洲’。”胡三省 注:“自來相傳海中有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人不能至,至則成仙矣,故以為喻。”亦省作“登瀛”。宋 劉克莊《哭毛易甫》詩:“垂二十年猶入幙,后三四榜盡登 瀛。”清 沙張白《再來詩讖記》:“茍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皆僥倖耳。”解釋:
(一)、比喻士人得到榮寵,如登仙界。
唐 李肇 《翰林志》:“ 唐 興, 太宗 始於 秦王 府開文學館,擢 房玄齡 、 杜如晦 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學士,給五品珍膳,分為三番更直宿於閣下,討論墳典,時人謂之‘登瀛洲’。”《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四年》:“士大夫得預其選者,時人謂之‘登瀛洲’。” 胡三省 注:“自來相傳海中有三神山、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人不能至,至則成仙矣,故以為喻。”亦省作“ 登瀛 ”。 宋 劉克莊 《哭毛易甫》詩:“垂二十年猶入幙,后三四榜盡登 瀛 。” 清 沙張白 《再來詩讖記》:“茍昧夙因,即年少登 瀛 ,皆僥倖耳。”
釋義:
1.比喻士人得到榮寵﹐如登仙界。
相關詞語:
白魚登舟比年不登比歲不登不登大雅步步登高步月登云從善如登登峰造極登高能賦登高望遠登高一呼登高自卑登木求魚登山臨水登山小魯登壇拜將登堂入室登鋒履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