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節
詞語 | 砥節 |
---|---|
拼音 | dǐ ji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砥礪氣節。《晉書·阮種傳》:“賢臣之於主,進則忠國愛人,退則砥節潔志。”《舊唐書·韋安石傳》:“故為善者雖存不貴仕,而沒有餘名,此賢達所以砥節也。”宋 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稱于沒世;烈士砥節,死有重于 泰山。”《資治通鑒·漢成帝河平二年》:“﹝ 王尊 ﹞修身潔己,砥節首公。”明 文徵明《太傅文恪公傳》:“蓋公入朝至是三十年,砥節履方,不少骫骳。”清 趙翼《廿二史札記》卷十四:“朝政肅,則刑餘為吏亦能砥節奉公;朝政弛,則士大夫亦多貪縱。”解釋:
(一)、砥礪氣節。
《晉書·阮種傳》:“賢臣之於主,進則忠國愛人,退則砥節潔志。”《舊唐書·韋安石傳》:“故為善者雖存不貴仕,而沒有餘名,此賢達所以砥節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稱于沒世;烈士砥節,死有重于 泰山 。”《資治通鑒·漢成帝河平二年》:“﹝ 王尊 ﹞修身潔己,砥節首公。” 明 文徵明 《太傅文恪公傳》:“蓋公入朝至是三十年,砥節履方,不少骫骳。” 清 趙翼 《廿二史札記》卷十四:“朝政肅,則刑餘為吏亦能砥節奉公;朝政弛,則士大夫亦多貪縱。”
釋義:
砥節。名詞,釋義:砥礪氣節,出自《晉書·阮種傳》。
造句:
1、講學砥節,相語以道德,相勖以恭行。
2、漢代“清流”中人,常以砥節礪行相標榜,借以贏得社會輿論的支持。也作“砥身礪行”。
相關詞語:
不拘小節白首一節柏舟之節卑躬屈節秉節持重別生枝節不拘細節不修小節錯節盤根大節不奪蹈節死義砥兵礪伍砥節奉公砥礪風節砥礪琢磨砥行立名砥行磨名砥柱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