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態
詞語 | 時態 |
---|---|
拼音 | shí tà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動詞中一種形式區別,表示過去、現在或將來,或它所指示的動作或狀態的持續時間。(二)、[語法]表示時間的差別的。
解釋:
(一)、世情,世俗。
唐 杜荀鶴 《晚春寄同年張曙先輩》詩:“莫將時態破天真,祗合高歌醉過春。” 明 姚汝循 《郡齋詠懷》:“安能逐時態,坐取索餐尤。” 清 唐孫華 《早秋雜興次江位初韻》之三:“蠅如時態猶爭熱,蛩異人情但逐涼。”
(二)、時人的意態。
宋 黃庭堅 《一落索》詞:“一番時態一番新,到得意,皆歡慕。”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今之作者,譬諸宮女,雖善學古粧,亦不免微有時態。”
釋義:
1.世情,世俗。 2.時人的意態。
造句:
1、 盡可能多的操練時態。學習一個動詞的時候,要學習它的各種形態。
2、 老去漸知時態薄,愁來惟愿酒杯深。晏殊
相關詞語:
安時處順不合時宜不入時宜不失時機不識時務不時之需不違農時避跡藏時變態百出撥亂濟時不時之須藏器待時曾幾何時猖獗一時乘時乘勢丑態百出傳誦一時丑態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