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閽
詞語 | 叩閽 |
---|---|
拼音 | kòu hū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官吏、百姓到朝廷訴冤:叩閽無門(無處申冤)。解釋:
(一)、吏民因冤屈等直接向朝廷申訴,謂之“叩閽”。
《資治通鑒·唐昭宗大順元年》:“方且輕騎叩閽,頓首丹陛,訴姦回於陛下之扆座,納制敕於先帝之廟庭。”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麟愁鳳泣,弟兄固當叩閽;兔死狐悲,親戚亦宜伏闕。”《清史稿·圣祖紀一》:“ 鎮筸 諸生 李豐 等叩閽言 紅苗 殺人,有司不問。” 魯迅 《墳·看鏡有感》:“直到 康熙 初,爭勝了,就教他做欽天監正去,則又叩閽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數’辭。”
釋義:
叩閽,扣擊宮門,指官吏、百姓到朝廷訴冤。
造句:
1、 告御狀,在古代稱為“叩閽”,“閽”即“宮門”。
2、 不久升為通政使后,他又為冤民叩閽之事向皇帝力爭,沒有一點顧忌。
相關詞語:
呼天叩地饑驅叩門九閽虎豹叩馬而諫叩石墾壤叩閽無路叩心泣血叩源推委瀝血叩心三跪九叩以莛叩鐘以忍為閽叩角商歌三拜九叩以手叩額寧戚叩牛叩閽無計叩天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