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路
詞語 | 六路 |
---|---|
拼音 | liù lù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上、下、前、后、左、右,泛指周圍、各個方面: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解釋:
(一)、猶六事。
《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孔子 曰: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搢,已過勿發(fā),失言勿踦,不善辭勿遂,行事勿留。君子入官,自行此六路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 盧辯 注:“上六者可以自通,故稱路也。”
(二)、六稜。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訶黎勒》﹝集解﹞:“《嶺南異物志》云: 廣州 法性寺 有四五十株,子極小而味不澀,皆是六路…… 蕭炳 曰: 波斯 舶上來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六路即六稜也。”
(三)、技擊家稱上、下、前、后、左、右為“六路”,因以指武術。
明 無名氏 《趙匡胤打董達》第二折:“憑著我六路全,膽氣麄,扭羊頭連併手揪捽,我教他目下喪身軀。”
釋義:
指上、下、前、后、左、右。泛指周圍、各個方面:眼觀~,耳聽八方。
造句:
1、過馬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2、我們做事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相關詞語:
安宅正路半路出家必由之路篳路藍縷避讓賢路半路修行半半路路必經(jīng)之路篳路襤褸波路壯闊不諱之路豺狼當路戳無路兒道路以目杜絕言路大路椎輪分路揚鑣峰回路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