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鑒
詞語 | 明鑒 |
---|---|
拼音 | míng jià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明鏡。(二)、指可為借鑒的明顯的前例。
(三)、明察,舊時(shí)常用來稱頌人見識高明。
解釋:
(一)、見“ 明鑑 ”。
(二)、亦作“ 明鑒 ”。亦作“ 明監(jiān) ”。明亮的鏡子。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二:“明鑒鏡察,當(dāng)照其胷懷耳。”《新唐書·魏元忠傳》:“夫明鑑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臣請借近以為諭。”
(三)、稱人善于識別事物;明察。
《后漢書·段熲傳》:“圣朝明監(jiān),信納瞽言,故臣謀得行, 奐 計(jì)不用。”《三國志·魏志·楊俊傳》:“ 俊 自少及長,以人倫自任。同郡 審固 、 陳留 衛(wèi)恂 本皆出自兵伍, 俊 資拔奬致,咸作佳士……其明鑒行義多此類也。”《晉書·王恭傳》:“賴先帝明鑒,浸潤不行。” 清 溥偉 《讓國御前會(huì)議日記》:“以揖讓為美德,以優(yōu)待為欺飾,請?zhí)竺麒a。” 茅盾 《子夜》二:“嗯,嗯,請三老爺明鑒。關(guān)廠的話,現(xiàn)在說出去,恐怕會(huì)鬧亂子。”
(四)、明顯的鑒戒或借鑒。
《后漢書·陳蕃傳》:“明鑒未遠(yuǎn),覆車如昨,而近習(xí)之權(quán),復(fù)相扇結(jié)。”《明史·外國傳一·朝鮮》:“夫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茍闕斯二者,而徒事佛求福, 梁武 之事,可為明鑑。”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關(guān)鎮(zhèn)雜記·三關(guān)》:“ 元 人進(jìn)《金史》表:‘勁卒擣 居庸關(guān) ,北拊其背;大軍出 紫荊口 ,南扼其吭。’此古今都 燕 者防患之明鑑也。”
(五)、喻月或平靜的水面。
宋 蘇軾 《曲檻》詩:“流水照朱欄,浮萍亂明鑑。”
釋義:
1.見"明鑒"。
造句:
1、以事明鑒明心智,以人為鑒正言行。摒出私欲終身樂,廉潔清正一身清。
2、以事明鑒明心智,以人為鑒正言行。
相關(guān)詞語:
愛憎分明曖昧不明暗斗明爭暗箭明槍白黑分明白蠟明經(jīng)白水鑒心蔽聰塞明冰雪聰明不明不白背暗投明閉明塞聰蔽明塞聰察察為明長夜難明窗明幾凈春光明媚春和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