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
詞語 | 皮膚 |
---|---|
拼音 | pí f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被覆在人和脊椎動物身體表面的部分。脊椎動物的皮膚分表皮和真皮兩部分。有保護身體、調節體溫、排泄廢物等機能。毛發、指(趾)甲、汗腺等為皮膚的附屬物。解釋:
(一)、身體表面包在肌肉外部的組織。人和高等動物的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層組成,有保護、感覺、分泌、排泄等作用。
《東觀漢記·明德馬皇后傳》:“夢有小飛蟲萬數,隨著身入皮膚中。” 唐 杜荀鶴 《送僧赴黃山沐湯泉》詩:“患身是幻逢禪主,水洗皮膚語洗心。”
(二)、借指外部,表面。
《文子·道德》:“故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以耳聽者,學在皮膚;以心聽者,學在肌肉,以神聽者,學在骨髓。”《朱子語類》卷一一七:“不可只就皮膚上看事,亦不可只就皮膚上理會。”
(三)、引申為淺近、膚淺。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周游當世,常斐然有扶衰救缺之心,非徒嗜皮膚,隨波流,搴枝葉而已也。”
釋義:
身體最外面的部分。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組成。正常的皮膚對人體有保護作用,感覺作用,調節體溫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以及代謝和吸收作用。
相關詞語:
刮地皮卷地皮敗鼓之皮豹死留皮剝床及膚剝膚之痛剝膚及髓剝膚椎髓剝皮抽筋陳言膚詞抽筋剝皮椎膚剝髓椎膚剝體膚皮潦草膚受之訴膚受之言浮皮潦草附膚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