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閩
詞語(yǔ) | 七閩 |
---|---|
拼音 | qī mǐ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指古代居住在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南部的 閩 人,因分為七族,故稱。解釋:
(一)、指古代居住在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南部的 閩 人,因分為七族,故稱。
《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guó)、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賈公彥 疏:“ 叔熊 居 濮 如蠻,后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 七閩 。”后稱 福建省 為 閩 或 七閩 。 宋 蘇軾 《送張職方吉甫赴閩漕六和寺中作》詩(shī):“空使 吳 兒怨不留,青山漫漫 七閩 路。”《剪燈新話·三山福地記》:“時(shí)有 陳有定 據(jù)守 福建 , 七閩 頗安。” 清 張尚瑗 《仙霞關(guān)》詩(shī):“ 七閩 路與中原通,怪事咄咄驚天公。”
釋義:
1.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閩人,因分為七族,故稱。《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guó)﹑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賈公彥疏:"叔熊居濮如蠻,后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后稱福建省為閩或七閩。
相關(guān)詞語(yǔ):
七返丹昂藏七尺才高七步橫七豎八夾七夾八九宗七祖零七八碎亂七八糟亂七八遭七步之才七長(zhǎng)八短七顛八倒七高八低七行俱下七棱八瓣七零八落七扭八歪七拼八湊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