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綃
詞語 | 龍綃 |
---|---|
拼音 | lóng xiā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即鮫綃。(二)、比喻薄如鮫綃之物。
解釋:
(一)、即鮫綃。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南海有龍綃宮, 泉先 織綃之處。” 唐 韋應物 《黿頭山神女歌》:“陰深靈氣靜凝美,的礫龍綃雜瓊珮。” 清 陳維崧 《女冠子·本事》詞:“始青天上,小織龍綃幾兩。”參見“ 鮫綃 ”。
(二)、比喻薄如鮫綃之物。
閩 徐夤 《荔枝》詩之一:“龍綃殼綻紅紋粟,魚目珠涵白膜漿。”按,據《本草綱目·果三·荔枝》,荔枝殼有皺紋如羅。 宋 辛棄疾 《瑞鶴仙·賦梅》詞:“玉肌瘦弱,更重重,龍綃襯著。”按,此指梅花的花瓣。
釋義:
1.即鮫綃。 2.比喻薄如鮫綃之物。
相關詞語:
跑龍套鰲憤龍愁白龍魚服筆走龍蛇扳龍附鳳筆底龍蛇藏龍臥虎車水馬龍成龍配套乘龍佳婿乘龍快婿禪世雕龍乘龍配鳳打鳳撈龍得婿如龍打鳳牢龍打虎牢龍雕龍畫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