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
詞語 | 鬼方 |
---|---|
拼音 | guǐ fā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上古種族名。為 殷 周 西北境強敵。《易·既濟》:“高宗 伐 鬼方,三年克之。”《詩·大雅·蕩》:“內奰于中國,覃及 鬼方。”毛 傳:“鬼方,遠方也。”朱熹 集傳:“鬼方,遠夷之國也。”參閱 宋 王應麟《困學紀聞·易》、王國維《觀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二)、泛指邊遠之地的少數民族。《文選·揚雄<趙充國頌>》:“遂克西戎,還師于京;鬼方 賓服,罔有不庭。”李善 注:“《世本》注曰:‘鬼方,於 漢 則 先零戎 是也。’”唐 張說《將赴朔方軍》詩:“恭憑神武策,遠御 鬼方 人。”清 趙翼《苗人》詩:“莫笑 鬼方 陋,淳如 懷 葛 民。”
解釋:
(一)、上古種族名。為 殷 周 西北境強敵。
《易·既濟》:“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詩·大雅·蕩》:“內奰于中國,覃及 鬼方 。” 毛 傳:“ 鬼方 ,遠方也。” 朱熹 集傳:“ 鬼方 ,遠夷之國也。”參閱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易》、 王國維 《觀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
(二)、泛指邊遠之地的少數民族。
《文選·揚雄<趙充國頌>》:“遂克西戎,還師于京; 鬼方 賓服,罔有不庭。” 李善 注:“《世本》注曰:‘ 鬼方 ,於 漢 則 先零戎 是也。’” 唐 張說 《將赴朔方軍》詩:“恭憑神武策,遠御 鬼方 人。” 清 趙翼 《苗人》詩:“莫笑 鬼方 陋,淳如 懷 葛 民。”
釋義:
史載,鬼方是商周時居于我國西北方的少數民族,居匈奴北和康居北。其活動載于《汲冢周書》、《易經》、《山海經》、《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辭中。那時,漠南地區多次發生討伐鬼方的大規模戰爭,甲骨卜辭載“鬼方易”,即鬼方向遠方逃走或遷走。本世紀以來,經我國、原蘇聯、蒙古的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證明鬼方遷到了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
造句:
1、薰鬻,殷曰鬼方,周曰獫狁,漢曰匈奴。
2、其先為葷粥,傳說在殷代為鬼方,周代為玁狁。
相關詞語:
八方呼應白日見鬼不劣方頭八方風雨八方支持八方支援白天見鬼百鬼眾魅百計千方拜鬼求神杯蛇鬼車辨物居方出鬼入神出入神鬼大方之家大政方針戴圓履方東方千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