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箸
詞語 | 下箸 |
---|---|
拼音 | xià zhù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拿筷子夾東西吃。解釋:
(一)、亦作“ 下筯 ”。用筷子取食;吃。
《晉書·何曾傳》:“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 唐 李白 《尋魯城范居士見范置酒摘蒼耳作》詩:“他筵不下筯,此席忘朝饑。”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七:“﹝ 仲舒 長老﹞所食皆蜜也。豆腐、麪觔、牛乳之類,皆漬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京師人家日供常膳,未識(shí)下筯食味,非取於市不屬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八九回:“到后來大少爺死了,更是冷一頓,熱一頓,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時(shí)候。”
釋義:
下箸,讀xiàzhù,指用筷子夾食物;吃。何曾字穎考,陳國陽夏人也。……武帝襲王位,以曾為晉丞相,加侍中。與裴秀、王沈等勸進(jìn)。踐阼,拜太尉,進(jìn)爵為公,食邑千八百戶。
相關(guān)詞語:
下馬威安營下寨筆下超生筆下生花兵臨城下不恥下問不上不下不相上下不在話下巴人下里百下百全百下百著半上半下半上落下包打天下不差上下不媿下學(xué)不愧下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