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
詞語 | 逆耳 |
---|---|
拼音 | nì ěr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某些尖銳中肯的話)聽起來使人感到不舒服:忠言逆耳。逆耳之言。解釋:
(一)、刺耳;不順耳。
《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 宋 蘇軾 《杭州謝放罪表》之一:“伏念臣早緣剛拙,屢致憂虞,用之朝廷,則逆耳之奏形于言;施之郡縣,則疾惡之心見于政。”《紅樓夢》第三二回:“ 寶玉 聽了,大覺逆耳。” 葉圣陶 《倪煥之》三:“父母正在欣慰,兒子有相當?shù)穆殬I(yè)了,當然不好說出逆耳的話傷他們的心。”
釋義:
逆耳,指聽起來使人不悅和不能接受。如:我們要學(xué)會聽逆耳之言。
造句:
1、婉轉(zhuǎn)些,忠言未必逆耳,看開點,成敗不是問題。
2、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nèi)非賢。
相關(guān)詞語:
耳邊風(fēng)耳報神耳旁風(fēng)墻有耳執(zhí)牛耳不絕于耳不堪入耳閉目塞耳避人耳目長目飛耳充耳不聞出口入耳垂耳下首垂頭塞耳大逆不道當耳邊風(fēng)盜鐘掩耳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