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
詞語 | 外史 |
---|---|
拼音 | wài sh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野史、雜史和以描寫人物為主的舊小說之類:《儒林外史》。解釋:
(一)、古代官名。掌管宣布京畿以外地區(qū)的王令、四方地志等。
《周禮·春官·大宗伯》:“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 宋 陳亮 《三國紀年序》:“自當時之諸侯,國各有史,一言一動,罔不畢載。故四方之志,外史掌之。” 清 黃遵憲 《三哀詩》:“我已外史達,人實高閣置。”
(二)、指稗史及某些舊小說。如舊題 漢 黃憲 的《天祿閣外史》、 清 吳敬梓 的《儒林外史》。
(三)、舊時文人常用作別號。如 元 張雨 稱 句曲外史 , 清 惲格 稱 白云外史 。
釋義:
外史,指野史、雜史和以描寫人物為主的舊小說之類。
造句:
1、通過對內史、外史、移時史、歷時史以及科學史學研究進程的考察,以把握世紀之交國際科學史研究的新動向。
2、摘要新課改下歷史學科最顯著的兩個特征,就是中外史合編和專題體例。
相關詞語:
門外漢安內攘外昂首天外昂頭天外八荒之外稗官野史暴內陵外超然物外超然象外超以象外吃里爬外馳名中外垂名青史徹里徹外徹里至外徹內徹外吃里扒外崇洋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