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體
詞語 | 形體 |
---|---|
拼音 | xíng t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身體(就外觀說):形體修長。形體勻稱。(二)、形狀和結構:文字的形體。
解釋:
(一)、身體。
《莊子·達生》:“齊七日,輒然忘吾有四枝形體也。”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二十:“螻蛄食飯盡去,頃復來,形體稍大,意每異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形體雖死,精神猶存。”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聲容·選姿》:“形體維何?眉髮、口齒、耳鼻、手足之類是也。”
(二)、形象;形狀。
宋 張載 《張子語錄》中:“義理無形體,要説則且説得去,其行持則索人工夫。”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識字之初,苦於形體之辨別,聲韻之異同,惟恃記問。”
(三)、疆界;地域。
《周禮·地官·遂人》:“以土地之圖經田野,造縣鄙形體之灋。” 鄭玄 注:“經、形體,皆謂制分界也。”《周禮·夏官·司馬》“形方氏中士四人” 漢 鄭玄 注:“形方氏主制四方邦國之形體。”
釋義:
1、身體。2、形象;形狀。3、疆界;地域。
造句:
1、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體,其亦由是。
2、 應該學會把心靈的美看得比形體的美更可貴。
相關詞語:
忘形交案牘勞形遍體鱗傷彪形大漢不成體統不識大體卑身賤體卑身屈體膘肥體壯避影匿形兵無常形不拘形跡不露形色藏形匿影稱體載衣赤身露體澄神離形赤身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