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吻
詞語 | 鴟吻 |
---|---|
拼音 | chī wě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指中式房屋屋脊兩端陶制的裝飾物解釋:
(一)、古代宮殿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飾物。初作鴟尾之形,一說為蚩(一種海獸)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災。后來式樣改變,折而向上似張口吞脊,因名鴟吻。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王右軍 《告誓文》﹞ 開元 初年, 潤州 江寧縣 瓦官寺 修講堂,匠人於鴟吻內竹筒中得之。”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上:“蚩者,海獸也。 漢武帝 作 栢梁殿 。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災,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見其吻如鴟鳶,遂呼之為鴟吻, 顏之推 亦作此鴟。”《續資治通鑒·宋太祖開寶五年》:“其餘官稱,多所更定,宮殿悉除去鴟吻。”
釋義:
1.古代宮殿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飾物。初作鴟尾之形,一說為蚩(一種海獸)尾之形,象征辟除火災。后來式樣改變,折而向上似張口吞脊,因名鴟吻。
造句:
1、 殿脊兩端有龍頭鳳凰卷尾的鴟吻.
2、 據介紹,脊吻又名鴟吻、鴟尾、正吻等,是中國古代大型建筑屋頂正脊兩端的特有裝飾,用來表示這類建筑的重要地位,有辟除火災之意。
相關詞語:
豺狼之吻鴟目虎吻鴟鴉嗜鼠鴟視虎顧鴟視狼顧鴟鸮弄舌鴟張門戶鴟張鼠伏鴟張蟻聚鴟張魚爛鼓吻奮爪鼓吻弄舌狐假鴟張化鴟為鳳口吻生花狼顧鴟張狼顧鴟跱狼突鴟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