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體
詞語 | 二體 |
---|---|
拼音 | èr t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文、武兩種舞蹈形式。一說指陰柔、陽剛兩種音樂風格。《左傳·昭公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杜預 注:“舞者有文、武。”孔穎達 疏:“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文舞執羽、籥,武舞執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體。”清 毛奇齡《竟山樂錄》卷三:“二體者,聲有陰陽也。舊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樂容,非樂聲也。”(二)、兩種體裁。《初學記》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雜體詩序》:“夫 楚 謡 漢 風,既非一骨;魏 製 晉 造,固亦二體。”
(三)、特指史書編年體與紀傳體。唐 劉知幾《史通·二體》:“然則 班(班固)、荀(荀悅)二體,角力爭先,欲廢其一,固亦難矣。”
(四)、指陰、陽。宋 范仲淹《水火不相入而相資賦》:“雖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區別;蓋日用之利,合二體以交相。”
解釋:
(一)、指文、武兩種舞蹈形式。一說指陰柔、陽剛兩種音樂風格。
《左傳·昭公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 杜預 注:“舞者有文、武。” 孔穎達 疏:“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文舞執羽、籥,武舞執干、戚。舞者有文、武之二體。” 清 毛奇齡 《竟山樂錄》卷三:“二體者,聲有陰陽也。舊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樂容,非樂聲也。”
(二)、兩種體裁。
《初學記》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夫 楚 謡 漢 風,既非一骨; 魏 製 晉 造,固亦二體。”
(三)、特指史書編年體與紀傳體。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然則 班 ( 班固 )、 荀 ( 荀悅 )二體,角力爭先,欲廢其一,固亦難矣。”
(四)、指陰、陽。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資賦》:“雖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區別;蓋日用之利,合二體以交相。”
釋義:
1.指文﹑武兩種舞蹈形式。一說指陰柔﹑陽剛兩種音樂風格。 2.兩種體裁。 3.特指史書編年體與紀傳體。 4.指陰﹑陽。
造句:
1、 此組公式的解與二體問題解有很好的可比性。
2、 用質心坐標系分析了二體問題的運動方程,并用質心系討論了兩個粒子間的彈性碰撞問題。
相關詞語:
二把刀遍體鱗傷不成體統不二法門不擒二毛不識大體百二關河百二河山百二金甌百二山川百二山河卑身賤體卑身屈體膘肥體壯別無二致不管一二稱體載衣赤身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