剗革
詞語 | 剗革 |
---|---|
拼音 | chǎn gé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革除。《后漢書·左雄傳》:“宗周 既滅,六國并 秦,阬儒泯典,剗革五等,更立郡縣。”《舊唐書·王璵傳》:“人吏百姓等,知陛下以從善為心,嫉惡為務(wù),蠲除不急,剗革煩苛,皆喧呼於庭,抃躍於路。”唐 白居易《議鹽法之弊》:“今若剗革弊法,沙汰奸商;使下無僥倖之人,上得析毫之計,斯又去弊興利之一端也。”宋 蘇舜欽《朝奉大夫尚書度支郎中……王公行狀》:“是時上方登用俊良,剗革夙弊,公雍容侍從之列,以清風(fēng)峻節(jié),為一時所畏。”相關(guān)詞語:
兵銷革偃除奸革弊剗草除根鼎新革故風(fēng)行革偃革帶移孔革風(fēng)易俗革故鼎新革奸鏟暴革舊維新革面斂手革面洗心革命反正革圖易慮裹尸馬革革凡成圣革凡登圣革故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