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
詞語 | 自是 |
---|---|
拼音 | zì sh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自然是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自以為是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從此解釋:
(一)、自以為是。
《老子》:“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呂氏春秋·察今》:“人以自是,反以相誹。” 唐 韓愈 《伯夷頌》:“彼獨非圣人而自是如此。” 清 孫嘉淦 《三習一弊疏》:“驕泰即自是之謂也。”
(二)、自然是;原來是。
唐 杜甫 《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唐 李商隱 《咸陽》詩:“自是當時天帝醉,不關 秦 地有山河。” 宋 陸游 《讀近人詩》詩:“琢琱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 董必武 《吊趙一曼烈士》詩:“自是 中華 好兒女, 珠河 血跡史千秋。”
(三)、從此。
《國語·周語上》:“自是荒服者不至。”《史記·儒林列傳》:“自是之后,言《詩》於 魯 則 申培公 ,於 齊 則 轅固生 ,於 燕 則 韓太傅 。”《北史·后妃傳上·魏宣武靈皇后胡氏》:“自是朝政疏緩,威恩不立,天下牧守,所在貪惏。”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自是師行三十餘年,死者無數。”
(四)、猶只是。
唐 崔涂 《春夕旅懷》詩:“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釋義:
詞義1.自以為是。 2.自然是;原來是。 3.從此。 4.猶只是。5.從這里
造句:
1、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2、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曾國藩
相關詞語:
安閑自得安閑自在按行自抑昂然自得傲睨自若昂昂自若昂然自若遨翔自得跋扈自恣百無一是搬弄是非悲不自勝比比皆是閉關自守敝帚自珍不打自招不攻自破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