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楣
詞語 | 柱楣 |
---|---|
拼音 | zhù mé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茅廬的立柱和前檐。(二)、柱與梁。
解釋:
(一)、茅廬的立柱和前檐。
《禮記·喪服大記》:“既葬,柱楣涂廬,不於顯者。” 孔穎達(dá) 疏:“既葬,謂在墓。柱楣稍舉以納日光,又以泥涂,辟風(fēng)寒。”
(二)、柱與梁。
《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撫柱楣以從容兮,覽 曲臺 之央央。” 李善 注引《爾雅》:“楣,謂之梁。”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四:“ 唐 房千里 《竹室記》有云:環(huán)堵所棲,率用竹以結(jié)其四角,植者為柱楣,撐者為榱桷。”
釋義:
zhù méi1.茅廬的立柱和前檐。2.柱與梁。
相關(guān)詞語:
補(bǔ)天柱地抱柱之信抽梁換柱砥柱中流改換門楣改梁換柱改柱張弦膠柱調(diào)瑟膠柱鼓瑟埋輪破柱破柱求奸強(qiáng)自取柱擎天之柱束椽為柱偷梁換柱尾生抱柱一柱擎天一柱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