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匡
詞語 | 畏匡 |
---|---|
拼音 | wèi kuā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論語·子罕》:“子畏於 匡。”刑昺 疏:“子畏於 匡 者,謂 匡 人以兵圍 孔子。記者以眾情言之,故云‘子畏於 匡’,其實 孔子 無所畏也。”后以“畏 匡”為困厄之典。畏,通“圍”。解釋:
(一)、《論語·子罕》:“子畏於 匡 。” 刑昺 疏:“子畏於 匡 者,謂 匡 人以兵圍 孔子 。記者以眾情言之,故云‘子畏於 匡 ’,其實 孔子 無所畏也。”后以“畏 匡 ”為困厄之典。畏,通“ 圍 ”。
唐 柳宗元 《弘農公以碩德偉材昭明人心感悅謹獻詩五十韻以畢微志》:“遠遷逾 桂嶺 ,中徙滯 餘杭 。顧土雖懷 趙 ,知天詎畏 匡 !”
釋義:
畏匡是漢語詞匯,讀音wèikuāng,出自《論語·子罕》。
相關詞語:
蠶績蟹匡后生可畏諱兵畏刑濟世匡時九合一匡匡救彌縫匡亂反正匡時濟世匡時濟俗匡鼎解頤匡國濟時匡衡鑿壁匡謬正俗匡其不逮匡俗濟時民不畏死人言可畏視為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