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
詞語 | 陽春 |
---|---|
拼音 | yáng chū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溫暖的春天解釋:
(一)、春天;溫暖的春天。
《管子·地數》:“君伐菹薪,煮 泲水 為鹽,正而積之三萬鐘,至陽春,請籍於時。” 唐 酒肆布衣 《醉吟》:“陽春時節天氣和,萬物芳盛人如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朝罷袖香微,換了輕裘朱履;陽春十月,梅花早破紅蕊。” 徐遲 《我們工地的農場》:“秋天的陽光,勝似陽春。”
(二)、比喻德政。
南朝 梁 沉約 《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億萬姓,於此覩陽春。”
(三)、比喻恩澤。
唐 歐陽詹 《上鄭相公書》:“上天至仁之膏澤,厚地無私之陽春。”
(四)、比喻溫柔淫靡。
《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叮嚀此去 姑蘇城 ,花街莫聽陽春聲。”
(五)、古歌曲名。是一種比較高雅難學的曲子。
漢 李固 《致黃瓊書》:“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陽春》之曲,和者必寡。”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調。 南朝 宋 鮑照 《翫月城西門廨中》詩:“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發《陽春》。” 唐 白居易 《張十八員外以新詩二十五首見寄因題卷后》詩:“《陽春》曲調高難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明 許潮 《寫風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輕盈舞羽衣,務教他錦囊傾出陽春句。”參見“ 陽春白雪 ”。
釋義:
陽春基本釋義是春天;溫暖的春天。出自《管子·地數》。
造句:
1、 陽春三月煙花如海,風月無邊吟贊春秋。
2、 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爭開不待葉”盛開于枝頭。它芬菲爛漫撫媚鮮麗,如一片片紅霞,與綠樹婆婆的垂柳相襯映,形成了桃紅柳綠柳暗花明的春日勝景。
相關詞語:
不陰不陽白雪陽春筆底春風朝陽丹鳳齒牙春色春冰虎尾春風得意春風風人春風和氣春風化雨春風滿面春風夏雨春風一度春風沂水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寒料峭春和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