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殄
詞語 | 克殄 |
---|---|
拼音 | kè tiǎ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殲滅。(二)、指殲滅敵人。
(三)、殲滅。
解釋:
(一)、殲滅。
《陳書·世祖紀》:“今元惡克殄,八表已康,兵戈靜戢,息肩方在,思俾余黎,陶此寬賦,今歲軍糧通減三分之一。”
(二)、指殲滅敵人。
唐 牛肅 《吳保安》:“以將軍英勇,兼足下才能,師之克殄,功在旦夕。”
(三)、殲滅。
《后漢書·黨錮傳·李膺》:“誠自知釁責,死不旋踵,特乞留五日,剋殄元惡,退就鼎鑊,始生之愿也。”《晉書·劉元海載記》:“誠能命將四出,決機一擲……此 高皇帝 之所以創豎鴻基,剋殄彊 楚 者也。”
釋義:
克殄,讀音為kè tiǎ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殲滅。
相關詞語:
暴殄天物邦國殄瘁沉潛剛克奉公克己攻無不克克敵制勝克己奉公克己復禮克己慎行克盡厥職克勤克儉克紹箕裘克愛克威克傳弓冶克逮克容克伐怨欲克肩一心克儉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