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
詞語 | 史書 |
---|---|
拼音 | shǐ sh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記載歷史的書籍。解釋:
(一)、 漢 稱令史所習之書,即當時通用的隸書。
《漢書·元帝紀贊》:“ 元帝 多材藝,善史書。”按,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謂指 史籀 所作大篆,非是。參閱 清 錢大昕 《三史拾遺·元帝紀》。
(二)、記載歷史的書籍。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 周公 之垂法,史書之舊章。” 唐 劉知幾 《史通·因習》:“況史書者,記事之言耳。” 章炳麟 《論式》:“斯豈非崇信文集,異視史書之過哉!”
釋義:
史書指古籍中專門記載歷史的書,在四庫分類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書都是以編年史的形式存在,晉朝太康年間汲冢出土的《竹書紀年》也是編年體。東漢末年,荀悅撰成《漢紀》,開創了編年體的斷代史。
相關詞語:
掉書袋白面書生稗官野史閉戶讀書秉筆直書博覽群書白面書郎伴食中書閉門讀書不刊之書垂名青史刺股讀書大書特書丹書鐵契丹書鐵券東觀續史讀書得間讀書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