讜論
詞語 | 讜論 |
---|---|
拼音 | dǎng lù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正直之言,直言。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忠言讜論,皆沮屈而去。” 明 張居正 《答銓部李石塘書》:“惟公往在西臺,屢聞讜論。比奉翰札,率多溢美之詞。” 續范亭 《延安五老》詩:“讜論一發四座驚,各黨各派齊擁護。”解釋:
(一)、正直之言,直言。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忠言讜論,皆沮屈而去。” 明 張居正 《答銓部李石塘書》:“惟公往在西臺,屢聞讜論。比奉翰札,率多溢美之詞。” 續范亭 《延安五老》詩:“讜論一發四座驚,各黨各派齊擁護。”
釋義:
讜論,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一百上〈敘列傳上〉。“吾久不見班生,今日復聞讜言!”,今天又一次聽到了正直的話。后遂以“讜論”等指正直之言,直言。
造句:
1、 他的高言讜論,真是不同凡響,震驚了與會所有人士。
2、 在這關鍵時刻,你要作一個讜論直發的勇者,還是噤若寒蟬的懦夫?
相關詞語:
半部論語不根之論不刊之論不易之論拔劍論功撥萬論千粲花之論長篇大論成敗論人持平之論齒牙余論崇論閎議存而不論長談闊論成千論萬持論公允齒牙馀論崇論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