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撻
詞語 | 棰撻 |
---|---|
拼音 | chuí tà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拷打。解釋:
(一)、拷打。
《東觀漢記·左雄傳》:“ 劉據(jù) 為大司農(nóng),以職事被譴,召詣尚書,將加箠撻。” 宋 施彥執(zhí) 《北窗炙輠》卷上:“今之教子者,都不喻以道理,但箠撻之。”《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妾以誠心告君,如何反告主人,幾遭箠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我歿之后,汝叔母失汝祖母歡,恒非理見箠撻,汝叔母雖順受不辭,然心懷怨毒。”
釋義:
chuí tà ㄔㄨㄟˊ ㄊㄚˋ棰撻(箠撻)拷打。《東觀漢記·左雄傳》:“ 劉據(jù) 為大司農(nóng),以職事被譴,召詣尚書,將加箠撻。” 宋 施彥執(zhí) 《北窗炙輠》卷上:“今之教子者,都不喻以道理,但箠撻之。”《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妾以誠心告君,如何反告主人,幾遭箠撻!”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我歿之后,汝叔母失汝祖母歡,恒非理見箠撻,汝叔母雖順受不辭,然心懷怨毒。”
相關(guān)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