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
詞語 | 五章 |
---|---|
拼音 | wǔ zhā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服裝上的五種不同文采。用以區別尊卑。《書·皋陶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 傳:“五服: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異,所以命有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預 注:“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清 沉育《皋陶祠》詩:“主德寬三宥,臣心慎五章。”(二)、泛指五采。唐 李白《古風》詩之四:“鳳飛九千仞,五章備綵珍。”
(三)、兵卒的五色徽號,用以分別隊伍的行列。《尉繚子·經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蒼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黃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四)、指 孔子 所作刺時的樂章。《史記·樂書》:“自 仲尼 不能與 齊 優遂容於 魯,雖退正樂以誘世,作五章以刺時,猶莫之化。”司馬貞 索隱:“按《家語》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作歌引《詩》曰:‘彼婦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人之謁,可以死敗。優哉游哉,聊以卒歲。’是五章之刺也。”
(五)、指五言詩。唐 李白《勞勞亭歌》:“昔聞 牛渚 吟五章,今來何謝 袁 家郎。”
(六)、指詔書。明 宋應星《天工開物·丹物》:“五章遙降,朱臨墨而大號彰。”參見“五色詔”。
解釋:
(一)、指服裝上的五種不同文采。用以區別尊卑。
《書·皋陶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孔 傳:“五服: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異,所以命有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杜預 注:“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色備謂之繡。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 清 沉育 《皋陶祠》詩:“主德寬三宥,臣心慎五章。”
(二)、泛指五采。
唐 李白 《古風》詩之四:“鳳飛九千仞,五章備綵珍。”
(三)、兵卒的五色徽號,用以分別隊伍的行列。
《尉繚子·經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蒼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黃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
(四)、指 孔子 所作刺時的樂章。
《史記·樂書》:“自 仲尼 不能與 齊 優遂容於 魯 ,雖退正樂以誘世,作五章以刺時,猶莫之化。” 司馬貞 索隱:“按《家語》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 ,作歌引《詩》曰:‘彼婦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人之謁,可以死敗。優哉游哉,聊以卒歲。’是五章之刺也。”
(五)、指五言詩。
唐 李白 《勞勞亭歌》:“昔聞 牛渚 吟五章,今來何謝 袁 家郎。”
(六)、指詔書。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丹物》:“五章遙降,朱臨墨而大號彰。”參見“ 五色詔 ”。
釋義:
(1).指服裝上的五種不同文采。(2).泛指五采。(3).兵卒的五色徽號,用以分別隊伍的行列。(4).指孔子所作刺時的樂章。(5).指五言詩(6).指詔書。
相關詞語:
五里霧挨三頂五捱三頂五拔十得五表面文章拔十失五班馬文章博覽五車操翰成章沉吟章句出口成章出言成章出言有章攢三聚五殘章斷簡朝章國典朝章國故出語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