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樛
詞語 | 相樛 |
---|---|
拼音 | xiāng ji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 相摎 ”。亦作“ 相繆 ”。相互纏結;糾纏在一起。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六:“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唐 韓愈 《別知賦》:“山磝磝其相軋,樹蓊蓊其相摎。” 宋 蘇軾 《卻鼠刀銘》:“文如連環,上下相繆。” 宋 朱熹 《下山》詩:“緑樹枝相樛,白澗石齒齒。”解釋:
(一)、亦作“ 相摎 ”。亦作“ 相繆 ”。相互纏結;糾纏在一起。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六:“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唐 韓愈 《別知賦》:“山磝磝其相軋,樹蓊蓊其相摎。” 宋 蘇軾 《卻鼠刀銘》:“文如連環,上下相繆。” 宋 朱熹 《下山》詩:“緑樹枝相樛,白澗石齒齒。”
釋義:
xiāng jiū ㄒㄧㄤ ㄐㄧㄨ相樛亦作“ 相摎 ”。亦作“ 相繆 ”。相互纏結;糾纏在一起。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六:“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唐 韓愈 《別知賦》:“山磝磝其相軋,樹蓊蓊其相摎。” 宋 蘇軾 《卻鼠刀銘》:“文如連環,上下相繆。” 宋 朱熹 《下山》詩:“綠樹枝相樛,白澗石齒齒。”
相關詞語:
安危相易盎盂相擊盎盂相敲拔刀相助白首相知白頭相守白眼相看白衣卿相伴食宰相奔走相告本相畢露兵戎相見伯樂相馬不相上下不相為謀不相聞問白首相莊白頭相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