犂旦
詞語 | 犂旦 |
---|---|
拼音 | lí dàn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黎明。犂,通“黎”。解釋:
(一)、黎明。犂,通“ 黎 ”。
《史記·南越列傳》:“ 越 素聞 伏波 名……犂旦,城中皆降 伏波 。” 裴駰 集解:“《漢書》‘犂旦’為‘遲旦’,謂待明也。”《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詔下》:“蠻復(fù)圍 成都 ,夜穿西北隅,犂旦乃覺,即頽茭火于壖,蠻皆死穴中。”
釋義:
犂旦,讀音為lí dàn ㄌㄧˊ ㄉㄢˋ,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黎明。
相關(guān)詞語:
秉燭待旦旦旦而伐旦夕之間旦夕之危旦種暮成旦暮入地毀于一旦禍在旦夕雞鳴戒旦雞鳴候旦連宵達旦昧旦晨興命在旦夕牝雞司旦舌端月旦夙興昧旦通宵達旦偷安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