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利
詞語 | 溢利 |
---|---|
拼音 | yì l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非分的盈利。(二)、指盈利。
解釋:
(一)、非分的盈利。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故王者禁溢利,節漏費。溢利禁則反本,漏費節則民用給。”
(二)、指盈利。
清 丘逢甲 《汕頭海關歌》:“惟 潮 出口糖大宗,頗聞近亦鮮溢利。” 孫中山 《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地方餘糧,則由公局轉運,售賣于外,其溢利歸諸地方公有,以辦公益。”
釋義:
溢利(收益)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后公司的利潤留成,一般也稱為稅后利潤或溢利。
造句:
1、 集團管理層表示,集團溢利改善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增值服務及雜貨采購業務擴展所致,令整體業務利潤上升。
2、 出售其他投資的溢利或虧損,指銷售所得款項凈額與帳面值之間的差額,在產生時會于損益帳確認。
相關詞語:
愛人利物安室利處本小利微避害就利不知利害百世之利辯口利辭辯口利舌成敗利鈍出師不利吹毛利刃從中漁利寸利必得才華橫溢乘利席勝除害興利除患興利船堅炮利